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喉舌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喉舌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桥梁,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意图。在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形态时,我们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核心概念。 搜索词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名词解释”指出,它并非简单的将新闻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绑架,而是一种理论指导,旨在新闻报道在追求客观报道的同时,也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它认为,新闻不仅要反映社会现实,更要批判性地分析社会问题,揭露不合理的现象,促进社会进步。 这种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矛盾的深刻剖析,以及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它认为,新闻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然而,这种理论指导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喉舌论”正是对这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种批判。 指出,当新闻报道被强行引导,失去独立思考和客观公正的可能时,就会沦为一种工具,一种“喉咙”,用来传递官方的政治信息。 关键在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现方式。它并非要完全控制新闻内容,而是通过理论框架的指导,提升新闻的批判性和社会责任感。 好的新闻,应该既具有社会责任,又保持独立判断的能力,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试图让新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载体,而“喉舌论”则警惕这种载体被过度利用,从而失去其原本的价值。 最终,新闻的健康发展,需要在理论指导和独立判断之间寻求平衡。
展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25-08-04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