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2020年7月整理) 新闻作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中也拥有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 2020年7月整理的这份教程,旨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在于“物”(物史观)。它强调新闻的生产环境,即新闻的生产者——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社会关系。 关键在于认识到新闻并非纯粹的客观报道,而是受到社会阶级利益的深刻影响。 这意味着新闻的叙事,角度,选择性报道,都可能被潜在的权力结构所塑造。 “物”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对新闻内容和传播的评估标准。例如,一篇报道如果明显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就被认为是“庸俗新闻”。而那些揭露社会不公,暴露阶级矛盾,鼓舞工人阶级的文章,则被认为是“正新闻”。 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并非指完全的独立性,而是指新闻报道应该尽可能地、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宣传。 然而,这种客观性仍然需要批判性地看待,不能盲目相信任何一方的说法。 “物史观”也体现在对新闻传播历史的解读上。 它认为,新闻传播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缩影。 了解新闻传播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闻的社会作用和价值。 这份教程还涵盖了“新闻的阶级性”、“庸俗新闻”、“正新闻”等关键概念,以及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最终目标是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新闻信息。
展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25-08-04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