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2023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23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理论”,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分析。 简单来说,它强调新闻的社会关系性,认为新闻不是客观存在的事件的“反映”,而是记者和被报道对象之间复杂关系的产物。 搜索词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笔记”里反复强调了这一点,要理解新闻,就得先理解新闻的“生产过程”。 核心要点在于:新闻的客观性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记者自身所处的阶级立场、意识形态等都会影响新闻的生产。这跟传统新闻学的“客观报道”有本质区别。 关键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并非来自新闻内容本身,而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关系之上。 就像一个镜子,镜子的平整与它所反映的真实一样,新闻的“真实性”也要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 进一步细化, 搜索词条还提到,新闻的社会关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记者和被报道对象之间存在权力关系,记者需要获得被报道对象的信任和配合;其次,记者和受众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关系,新闻的传播受到受众的接受程度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警醒我们,新闻本身并非中立的,而是一种具有政治和社会功能的产物。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理性地看待新闻,更批判性地接受新闻,并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记住“社会关系性”这个关键词, 就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键所在。 祝你期末考试顺利!
展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25-08-04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