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十章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十章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 清末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章的《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教材,深刻揭示了这一变革时期教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维新运动倡导的“中学兴废论”,无疑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它认为中国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的衰落,根源在于中学教育的落后。《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版教材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指出维新运动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思路,也为“新政”的教育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政”的教育措施,例如“新式学堂”的兴建,以及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如废除八股文,推行实科教育等,都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提升国民素质。然而,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旧士大夫”保守势力对新教育的抵制,以及教育经费的不足,都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程。《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版教材批判性地分析了这些问题,强调了教育改革的艰难与复杂。 王炳照在这一章的教学笔记中,反复强调了“实学”的重要性,认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才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他将“中学兴废论”与“实学”思想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这一观点也体现了王炳照对中国现实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于中国教育的独特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王炳照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7-30
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