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教育社会学】重点总结+期末复习笔记 【简明中国教育史】
【教育社会学】重点总结+期末复习笔记 【简明中国教育史】 总的来说,“简明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从先秦的“教化”到新中国的普及教育,涵盖了儒家教育、科举制度、私学兴盛、近代教育改革、以及新中国教育的建设等重要阶段。理解这些阶段的演变,对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社会结构以及教育的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举制度无疑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核心。它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工具,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考试制度的建立,强化了等级制度,也塑造了士大夫阶层的思想观念。但同时,科举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如选拔标准不明确、与社会实际脱节等,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近代教育的兴起,尤其是自强求实时期的洋学运动,标志着中国教育向世界学习的开始。特别是“师范学堂”的建立,为中国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然而,西方教育的引入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如何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教育改革,成为了当时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从“扫盲”运动到普及义务教育,从高等教育的建设到职业教育的推广,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特别是“两弹一星”期间的教育投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促使中国教育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期末复习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简明中国教育史”的关键节点,例如:科举制度的影响、近代教育的变革、新中国教育的建设,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变化。同时,要理解教育制度背后的社会因素和权力关系。 记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就能更容易掌握这本史书的核心内容。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7-30
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