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 (完整版)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 (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并非简单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中华文明孕育与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秩序、道德伦理、权利义务的深刻思考和实践的长期积累。它根植于先秦诸子百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初步的法家与儒家法制思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参考《中国法制史》,我们可以看到,商周时期以占卜、宗法等方式构建了早期的“法”,其核心在于维护统治秩序和家族宗族关系。 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对法制的理解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商鞅变法,以法律为武器,强化了统治,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兴起。而孔子则强调“仁政”、“礼法”,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规范社会行为,这奠定了儒家法制思想的基础。 搜索词条“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中,我们了解到,这一时期的法制思想,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也为后世的“法治”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秦律》,是中华文明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汉代继承了秦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发展, 形成了“律法与常法”的体系,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适用性。 隋唐时期,法制建设迎来了新的高峰。唐律初编,更是成为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搜索“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我们可以看到,唐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宋元时期,法制建设相对薄弱,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法制成果产生,例如《宋会典》、《元顺史宜则》等,体现了统治者对法制建设的重视。 总体而言,中国法制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基础。
展开
中国法制史
2025-07-08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