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2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3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4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中医诊断学(舌诊方法全)解析:考研高频考点+速记口诀+历年真题_中医舌诊思考题
中医诊断学(舌诊方法全)解析:考研高频考点+速记口诀+历年真题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科的核心,其诊断方法中舌诊尤为重要。考研对于舌诊的考察,往往围绕其原理、部位、及临床应用展开。要考取高分,掌握舌诊的精髓至关重要。 舌诊的核心在于“形、味、苔、脉”四象,每一象都蕴含着丰富的临床信息。首先,观察舌的“形”,包括舌质、舌红、舌白、舌淡、舌尖、舌根等,这些直接反映了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质的薄厚、润干,能预示病情发展趋势。 其次,把握“味”,即舌的颜色与脏腑味性的对应关系。例如,舌红者多为热证,舌淡者多为寒证。这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苔”的形态,如舌苔薄厚、清浊、黏腻等,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再者,需要熟练掌握“脉诊”与舌诊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体系。 结合脉象与舌象,更能准确把握病情。 舌诊速记口诀:舌红舌苔黄,热证偏虚易发炎;舌淡舌苔白,寒湿困脾易加伤;舌质薄而润,易感风寒湿邪侵;舌质厚而干燥,易生内热阳亢。 总结历年真题,考研重点往往集中在: 辨别舌质舌色、舌苔的类型、以及舌诊与症候关系的理解。 精准的舌诊判断,不仅能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也为高频考点奠定了基础。
展开
中医诊断学
2025-07-07
1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