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7 页

第 2 页 / 共 17 页

第 3 页 / 共 17 页

第 4 页 / 共 17 页

第 5 页 / 共 17 页

第 6 页 / 共 17 页

第 7 页 / 共 17 页

第 8 页 / 共 17 页

第 9 页 / 共 17 页

第 10 页 / 共 17 页

第 11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2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3 页 / 共 1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4 页 / 共 1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15 页 / 共 17 页

第 16 页 / 共 17 页

第 17 页 / 共 17 页

《中医诊断学》考试必备、重点笔记期末复习
中医诊断学 期末复习,你是否感到焦虑?中医诊断学,这门看似古老的学问,却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考点集中,把握重点,轻松应对! 中医诊断学,核心在于“辨证”,并非简单地查找疾病名称,而是要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找到病因,并进行精准的治疗。 关键词“望、闻、问、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脉象”、“舌象”的理解和运用。 脉象的诊断,例如“弦脉”、“滑脉”、“沉脉”等,能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 “舌象”更是诊断的关键。舌色、舌形、舌苔,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生理信息。 比如,舌红则提示有热,舌淡则提示有寒。 同时,要结合病人的主诉、脉象、舌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考试中,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辨证取舍的原则,辨证的常见类型(如表虚、里实、寒湿等),以及“脉象”和“舌象”的常见表现。 再者,要明确“望闻问切”在诊断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别忘了,中医诊断学不仅仅是考试,更是对人体机能的深刻理解。 希望这份笔记能帮助你,在期末复习中,稳稳地拿到理想的分数!
展开
中医诊断学
2025-07-07
1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