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pdf
《简明中国教育史》重点知识及个人笔记.pdf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pdf
《简明中国教育史》笔记.pdf
《简明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pdf
《简明中国教育史》完整的复习资料.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简明中国教育史重点笔记
简明中国教育史重点笔记 中国教育史是一部绵延数千年的伟大史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理解其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萌芽与探索 早期教育: 原始社会缺乏正规教育体系,主要以口耳相传、师徒传授为主。 孔孟之道: 春秋时期,孔子、孟子等思想家开创了中国儒家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主导地位。 科举制度的雏形: 战国时期,为了选拔人才,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科举的选官制度。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秦朝的统一与教育改革: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并设立了“书同文,尺码相同”的教育制度,强调对士族子弟的教育,为后世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的“察举”与“štění”: 汉朝沿用了秦朝的科举制度,并发展了“察举”和“štění”等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加注重德才兼备。 三、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多元与文化繁荣 佛教对教育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兴建寺院学校,传播佛教思想。 士族教育的兴盛: 士族阶层的崛起,促进了士族阶层对教育的重视,并形成了士族教育的特点。 四、隋唐五代(581年-960年):体系的初步形成 唐朝的“度支”与“殿试”: 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建立了“度支”和“殿试”等制度,提高了科举考试的水平,也奠定了科举制度的基本框架。 重视基础教育: 唐朝开始重视基础教育,并为考试提供了严格的框架。 五、宋元明清(960年-1911年):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变革 宋朝的八股文: 宋朝科举考试主要采用八股文,对考生的思想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代继承了科举制度的基本框架,但也在实践中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总而言之,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才选拔和教育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5-10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