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部作品-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部作品-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鼎盛期。 一、萌芽期(1898年-1920年代初) 背景: 鸦片战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的浪潮。 代表人物: 梁启超、陈独秀、胡适等。 重要作品/思想: 《新青年》,提倡“个人理想与民族实际相结合”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文学特点: 强调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追求文学的独立性。 二、发展期(1920年代-1930年代) 背景: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代表人物: 鲁迅、茅盾、郭沫若、巴山夜曲等。 重要作品/思想: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批判国民性,揭露社会矛盾。 文学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运用白话文进行创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 三、成熟期(1930年代末-1949年) 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和分裂。 代表人物: 艾青、田汉、老舍等。 文学特点: 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战争的伟大,一些作家开始探索新的文学领域。 四、鼎盛期(1949年-1976年) 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代表人物: 萧红、老舍、巴金、张爱玲等。 文学特点: 关注人民生活,反映社会变革,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亮剑》、《骆驼祥子》、《解放区春》等。 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它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从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到后来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现代文学不断发展,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全部作品-复习笔记”标题下可能包含的信息的推断和概括。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9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