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专升本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汇总
专升本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专升本自考文学类考试的重中之重,其考查范围涵盖了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前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因此,备考者应重点掌握以下核心知识点: 一、绪论与新文化运动(约10%)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强调其对传统文化、文学思想、创作风格的冲击。 “文学革命”的含义,以及以陈忠实、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早期新文学的特点。 关注“胡适、郭沫若、周作人等人的文学思想及作品”。 二、民国时期文学(约20%) “田园诗歌运动”的兴起及其代表人物(如穆旦、徐志摩)。 “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及表现(如胡绳、郭沫若)。 “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关注“鲁迅”的贡献。 “林语堂”和“朦胧诗”的出现。 三、抗战时期文学(约15%) “三作”运动的意义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鲁迅”的散文小说创作及其思想内涵。 “人民文学”杂志的地位与作用。 四、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文学(约55%) “朦胧诗”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其思想背景和社会环境。 “六四运动”后文学的探索,如“余华”、“张爱玲”等作家作品的探讨。 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老舍”、“巴金”、“沈从文”等。 分析其作品的社会现实批判精神。 总而言之,在备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需要全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每个时期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并对代表作家和作品进行重点分析。 务必重视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重点。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