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去世 阿来:“一座空空的山谷,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不挂科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去世 阿来:“一座空空的山谷,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不挂科 著名哲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泰斗李泽厚于近日逝世,享年96岁。他的离世,无疑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也引发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现状的深思。尤其是对“不挂科”这一问题的关注,也与李泽厚的学术理念密不可分。 李泽厚长期以来坚持以“文学”为核心,批判了以“历史”为中心的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方法。他认为,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构建文学史,必然会陷入对历史的过度依赖,导致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立价值的忽视,最终造成“不挂科”的局面。他强调,文学作品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价值在于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不是仅仅作为历史事件的附带物。 阿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曾就此问题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他曾以“一座空空的山谷,有…”一文,阐述了自己对“不挂科”现象的思考。 阿来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往往是将文学作品与政治事件、社会变革等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这种叙事方式,虽然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但也容易掩盖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导致“不挂科”的局限。 李泽厚的去世,让更多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困境。如何避免“不挂科”的陷阱,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理解和研究,将是未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他的逝世,无疑为中国文学史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2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