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无疑是充满戏剧性和变革的。它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思潮、西方文化冲击,到20世纪初的民主革命浪潮,再到近代的社会现实主义,历经了无数次的自我追问和探索。 核心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努力寻找中国现代人的身份认同。 早期文学,如沉郁清化派(梁启超、梁洁等)和新语派(周 Henley、 윤 毅 仁等),追求“改造一切”、“开新声”, 试图通过文学批判社会弊端,推动社会进步。但这种“新语”的口号,很快被发现空洞无物,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埋下了伏笔。 新文学运动,尤其以陈北海的“新文学”运动为代表, 强调“真实”、“直接”、“简单”, 目标是打破旧文学的束缚, 用最纯粹的形式表达现代人精神状态。 这一时期涌现了章子怡、徐志摩等文学人才, 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 武侠小说,虽然在当时受到一些质疑,但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需求。 罗贯中等人的作品, 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又对未来的探索。 民国时期,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现实主义小说占据主导地位,诸如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 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希望。 20世纪80年代之后,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现代文学开始关注个体命运, 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并大胆地尝试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流派。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7-07
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