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针灸学名词解释汇总
针灸学名词解释汇总 针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其术语体系博大精深。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深入学习针灸学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梳理一些核心名词,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针灸学的精髓。 首先,让我们从“穴位”入手。穴位并非简单的身体上的点,而是指经络上具有特定功能的腧穴。根据其性质,穴位可分为真穴、虚穴、劳穴、虚劳穴等。 针灸学名词解释中,“经络”无疑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贯穿全身, 相互联系, 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 其次,“针”的运用也伴随着一系列术语,如“毫针”、“灸针”、“刺”、“推”、“络调”等。 “刺”是指用针刺入皮肤, 是针灸治疗的基本操作; “络调”则是一种通过针刺特定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的治疗方法。 除了基础术语,还有一些更专业的名词,例如“络”, 指的是经络的整体概念; “气”, 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要素; “血”,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针灸学名词解释中,“味”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根据穴位的性质,针灸治疗时需要选择相应的味性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了解这些基础名词,是针灸学学习的第一步。 针灸学名词解释的理解, 并不仅仅是记住定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掌握了这些概念,您才能真正领略针灸学的智慧和魅力。
展开
针灸学
2025-08-03
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