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知识点总结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2 页 / 共 9 页
知识点总结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金融学基础中基础货币名词解释
金融学基础中基础货币名词解释 金融学基础中的概念,往往看似晦涩,实则构建了理解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石。在众多金融术语中,“基础货币”无疑是核心概念之一。它并非指央行储备中的黄金或其他贵金属,而是指央行通过调节准备金率等工具,直接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新创造”的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起点。 根据“金融学基础”的定义,基础货币主要分为M0和M1两种。M0,即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准备金,是货币流通最基本的形式。M1则包含M0,以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它代表了央行创造的货币对商业银行及公众的直接可用性。 理解基础货币的意义在于它对整体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央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供给,可以影响市场利率、信贷规模,进而影响投资、消费等环节,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例如,在经济低迷时期,央行可能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然而,基础货币的创造并非毫无限制。央行在创造基础货币时,必须考虑到货币供应的刚性和流动性,避免过度扩张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央行需要审慎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平衡经济发展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关系。 当然,“基础货币”的概念也经常被人们误解。它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和“商业银行存款”等概念有所不同。它们是金融体系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各自在货币流通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把握好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对于理解金融市场至关重要。
展开
金融学基础
2025-08-03
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