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整理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2 页 / 共 7 页
整理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大学《行为金融学》复习核心知识点及期末考试真题解析
大学《行为金融学》复习核心知识点及期末考试真题解析 行为金融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做投资决策和财务决策时,非理性的行为模式。它打破了传统金融学对投资者的完美理性假设,揭示了认知偏差、情感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这对于理解市场波动和预测未来趋势都至关重要。 核心概念之一是“认知偏差”。诸如锚定效应(Anchoring Heuristic)、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代表性启发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等,这些偏差会误导我们的判断,导致我们在投资中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锚定效应是指我们依赖于最初的信息来评估其他信息,即使这些信息与最初的信息无关。 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心理账户”理论。它认为我们大脑会把钱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这些账户的资金流动会影响我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比如,即使我们拥有一个空虚的“储蓄账户”,我们仍然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钱去消费,这也会影响我们的理财行为。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则表明,即使是相同的信息,根据呈现的方式,也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影响。比如,将投资收益描述为“可能损失90%”比“可能获得10%”更能激发人们的担忧,从而影响他们做出决策。 期末考试可能涉及的真题解析,通常会考察对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会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市场现象和行为模式。复习时,建议多做练习题,熟悉典型案例,并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展开
行为金融学
2025-08-01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