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共2篇)
---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共2篇) 第一篇:理性精神与功利主义 “经济思想史”的核心在于理解不同时代思想家的贡献,而“理性精神”和“功利主义”则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笛卡尔式的“理性精神”强调逻辑分析和数学工具在理解世界中的作用,这为后来数学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康德的“绝对理性”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作为理性的主体,对世界进行判断和改造的能力。 然而,早期的经济思想并未完全依赖纯粹的理性。 功利主义,尤其是边沁和孟斯鸠的思想,则引入了“实用主义”的元素。 边沁认为,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快乐,这是衡量行为价值的标准。 孟斯鸠则强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同意,这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经济思想史”中,功利主义的强调个体选择和行为的自主性,对后来的行为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福利最大化 “经济思想史”的另一重要支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个人利益的驱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也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然而,古典经济学更倾向于关注国家层面的经济活动,而非个人福利。 达尔顿则将经济视为国家权力控制的对象,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思想与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济思想史”中, 随着时代发展,对“福利最大化”的概念逐渐被重视。 现代经济学中, 关注个人和社会的福祉,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体现了“经济思想史”的不断演变和深化。 ---
展开
经济思想史
2025-07-31
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