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经济思想史 名词解释
经济思想史 名词解释 经济思想史,顾名思义,是对人类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的系统研究。它不仅仅是记录经济学家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探索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我们对经济世界的理解,以及它们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理解经济思想史,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以及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都至关重要。 “理性选择”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基石。它源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个人通过追求自身利益,在自由市场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这种理论强调个人理性的作用,以及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价值理论”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个核心领域。长期以来,人们争论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墨菲的“劳动价值说”认为,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有关。而波尔洛的“劳动价值量说”则强调劳动生产率,认为劳动生产率是价值的主要因素。 “货币主义”则是另辟蹊径的理论。约翰·海耶斯和威廉·迈耶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非劳动价值。他们强调货币的本质是记账工具,认为对货币的过度关注会扭曲经济决策。 “新马克思主义”则从不同角度批判资本主义。关键人物如凯恩斯都强调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认为政府干预市场可以缓解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 理解这些不同思想的演变,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发展,也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的复杂性。
展开
经济思想史
2025-07-31
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