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经济思想史(武大乔洪武)考试范围整理
经济思想史(武大乔洪武)考试范围整理 对于经济思想史的学习,尤其是以武大乔洪武时期为重点的考点,需要对当时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有清晰的认识。这块内容在经济思想史的框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早期形态,并为后世的经济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洪武시기(1368-1398)的经济思想主要围绕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展开。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在初期,如元末明初,普遍存在着对商业的负面看法,认为商业活动阻碍了农业生产。这种思想根植于“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直接源于对 feudal 制度的认可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强调。 具体而言,洪武时期的政策包括:限制商业活动,禁止外出贸易,鼓励农田垦殖,以及对商人进行严格的征税和管理。 比如,严厉的“市舶税”政策,就旨在限制商业贸易,削弱商人力量。 这种政策的背后,是皇权的维护和对社会稳定的控制。 要理解洪武时期的经济思想,必须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 皇权专制、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动荡,都是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根源。 同时,必须关注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朱元璋本人,以及他所推行的政策,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 此外,考点还会涉及到对当时经济状况的分析,例如农业生产的状况、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商业贸易的现状。 了解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洪武时期经济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总之,考查的重点在于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原因,其经济思想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
经济思想史
2025-07-31
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