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附答案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8 页 / 共 11 页
附答案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_比例价格名词解释
比例价格,是经济学说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理解经济运行逻辑的关键。简单来说,比例价格指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相对于另一种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数量比例。 这种比例关系,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微妙平衡。 在古典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强调“分工”的重要性,而比例价格的核心就在于这种分工的产物。 市场上的每一种商品,都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 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反映了各自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价值和稀缺程度。 然而,比例价格的理解并非一蹴而就。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对比例价格的解释也经历了不同的转变。 比如,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在决定价格中的作用,认为比例价格受到总需求的直接影响。 这与古典经济学中强调供给侧因素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在现代新古典经济学中,比例价格通常被视为一种市场均衡状态下的结果。 市场参与者通过价格信号,不断调整供求关系,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下,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比例价格,既反映了生产成本,也体现了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更进一步来说,比例价格还能衡量不同资源配置效率。 如果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比例价格过高,可能意味着该资源被过度配置,导致资源浪费。 反之,如果比例价格过低,可能意味着该资源被低估,导致资源闲置。 从而为政府和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
经济学说史
2025-07-31
6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