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附答案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8 页 / 共 11 页
附答案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作为一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也伴随着一系列重要的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把握经济学说的脉络,乃至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现象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提到“古典经济学”。 这里的核心人物是亚当·斯密,他的《国富论》奠定了“劳动理论”的基础。 关键概念包括“分工”——通过专业化劳动提高效率,和“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引导资源配置。 斯密的观点强调了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后,戴维·李嘉图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主义”的兴起。 他的“附带价值说”解释了商品价值的形成,强调了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也出自李嘉图,它们是经济学中反复出现的基石,用于分析决策过程。 到了19世纪末,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经济学界。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容易出现失衡,提出“总需求”的理论,强调政府干预以稳定经济。 “乘数效应”和“利率效应”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阐述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则进一步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和“行为经济学”等学派。 “理性人假设”仍然是许多模型的基础,但行为经济学则承认人类决策的非理性性,例如“框架效应”和“损失规避”等。 总之,经济学说史上的名词,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丰富图景。
展开
经济学说史
2025-07-31
6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