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简明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简明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是一部绵延数千年的博大精深的史诗,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追求知识、传承文明的漫长征程。理解这些核心名词,是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关键。 “科举”无疑是理解中国教育史的基石。根据《简明中国教育史》的解释,科举制度是唐宋时期兴起的考试制度,它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为更多的人提供了通过学习获得官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则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巅峰。它源于程颢、程颐,之后由朱熹发展完善,强调“存心致良知”,主张通过学习经典来认识真理。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四书五经”是古代教育的根本内容。“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的核心。“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它们被认为是学习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学”与“公学”是古代教育的不同形式。“公学”是由国家设立,以教学为目的的学校,主要教授“四书五经”。“私学”则是由私人创办的学校,可以教授更广泛的知识和学术。 “俗学”则是指与儒家思想不相干的学问,例如天文、地理、医学、算学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俗学”曾经被认为是“邪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被认识到其重要价值。 总之,这些关键词如同拼图的碎片,只有将它们组合起来,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中国教育史的脉络,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7-30
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