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通用版)-名词解释 | 333 | 311 | 简明中国教育史 | 王炳照 | 孙培青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通用版)-名词解释 | 333 | 311 | 简明中国教育史 | 王炳照 |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而“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重要的参考词条,为我们理解中国教育发展脉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书,尤其是王炳照和孙培青先生所著的部分内容,对理解几个关键名词的内涵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私学”。在“简明中国教育史”中,私学被定义为“由私人或私立机构办学,主要以私营资本为基础的学校”。这一定义精准地揭示了私学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它并非简单的“小学堂”,而是社会经济活动与教育融为一体的产物,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 其次,“公学”的概念同样值得深思。 “公学”指的是由政府或地方官员组织或支持,以公共资金办学,旨在培养官员或满足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学校。 “简明中国教育史”强调了公学的政治功能,认为公学是皇权统治巩固的重要工具,体现了古代教育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简明中国教育史”中王炳照和孙培青对“文房四宝”的解读,更是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源。他们强调“书立本,文为基”, 强调了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他们的研究也关注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理念中的体现, 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使其成为合格的人生产生力。 通过对这些关键名词的细致分析,我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变迁,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意义。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7-30
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