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简明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简明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中国教育史,一条波澜壮阔的文明传承之路。要理解其脉络,就得从几个关键时期入手。“简明中国教育史”的核心,便是对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梳理,以及近代教育变革的追踪。 先说古代,孔家学渊远,儒家经典占据了教育的绝对主导地位。从战国到秦汉,存粹的“学而优则仕”模式,强调道德修身,以《诗》、《书》、《礼》为核心教材。 重点在于“礼”、“义”、“仁”,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影响了数千年教育的方方面面。 到了唐宋,教育进入了鼎盛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确立了以儒学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程朱理学在唐宋得到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教育也逐渐走向分流,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行发展。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虽仍在运作,但逐渐僵化,也出现了一些变通。诸子百家思想也得以继续传承。 这一时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但民间私塾依然存在,继续传播儒家经典。 近代中国教育史,则充满了变革与挑战。“洋务运动”的兴起,带来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也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初步改革。 随后,戊戌变法、光绪维新等政治运动,对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随着国民革命的推进,新式教育逐渐取代旧式教育,基础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简明中国教育史”的尾声,便是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展开
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5-07-30
6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