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的绩效法用于什么时候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归纳_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的绩效法用于什么时候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为一项交叉学科,其核心在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方法至关重要,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今天我们就聚焦于绩效法,看看它在环境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绩效法,也称为指标法,是一种基于设定排放指标,然后评估实际排放量,并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它强调对排放量的总量控制,而非仅仅关注单个污染源的控制。 这种方法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对复杂区域、多污染物污染问题进行整体规划时。 具体来说,绩效法通常会设定一个区域内,对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例如,设定一个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然后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污染源,分别制定控制措施,并定期评估实际排放量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那么,绩效法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污染物综合治理: 当一个区域受到多种污染物共同影响时,绩效法能够全面考虑各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 区域性环境问题: 对于涉及多个行政区域、跨区域的环境问题,绩效法可以建立区域性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协调各方共同努力。 长期战略规划: 在进行长期环境战略规划时,绩效法可以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估框架,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当然,绩效法并非万能,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放指标,并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和反馈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绩效法的优势,实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性。
展开
环境规划与管理
2025-07-30
7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