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 范文118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 - 范文118 热处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金属的温度和冷却方式,来改善其性能的过程。它并非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烧热打冷”。实际上,热处理涵盖了物理化学变化,对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尺寸以及表观质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理解热处理的原理,才能更好地掌握工艺参数,最终得到理想的金属材料。 核心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不同金属,所需的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各不相同。例如,淬火高温下会使金属组织产生大量的非晶粒,而降低淬火温度则会保留更多的晶粒,影响最终的硬度。其次,冷却速度对最终组织形核和晶粒大小有直接影响。快速冷却,通常会形成细晶组织,从而提高硬度和强度。 常见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退火、正火、浸渗等。淬火是改变金属硬度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快速冷却,使金属发生相变,形成高硬度的MARTENSITE组织。回火则是通过加热使MARTENSITE组织转化为较低硬度的组织,从而减轻金属的疲劳性能。 退火则通过加热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主要目的是消除晶界应力、改善塑性,提高韧性。正火是通过加热保持一段时间后,在表面冷却,以去除表面因变形而产生的残余应力,改善表观质量。 浸渗则是在高温下,使金属表面吸收了含有活性元素的液体,以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总之,热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工艺,需要根据具体金属和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热处理原理的掌握,不仅是金属加工的基石,也是提升金属材料性能的关键所在。
展开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2025-07-29
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