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6 页 / 共 13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
【民法总论】名词解释 民法总论,作为民法体系的基石,其名词解释是理解整个民法体系的关键。它并非单纯的术语定义,更是一种系统性的阐释,帮助我们建立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深刻认知。要理解民法总论的名词解释,就必须深入研读其核心概念。 “法律”本身,在民法总论中,被定义为国家以强制力规定的,约束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为准则。这强调了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也说明了民法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法律”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法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 “权利”是民法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民法总论中,“权利”指的是公民或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可以依法行使的、具有强制力、限制其他人的权利。例如,合同权、物权等,都是权利的具体体现,理解权利的本质,有助于我们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义务”同样重要,它指的是公民或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尽到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 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受到义务的限制,反之,任何义务的履行,都受到权利的限制。 “法律关系”则是指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之间,或者公民和法人之间,通过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 这种关系的核心在于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 最后,“行为”在民法总论中,指公民或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效果的活动。 行为是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本前提,也是法律规范实施的载体。 把握“行为”的概念,是理解民法行为规范的基础。
展开
民法总论
2025-07-28
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