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2 页 / 共 7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民法学”总论名词解释汇总
民法学总论名词解释汇总 民法学,作为一门研究私人关系的总理论,其核心在于对法律规范和规则的系统化阐释。理解民法学中的关键名词,是学习这一学科的基础。本文将对一些核心名词进行简要解释,力求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民法学的精髓。 首先,我们要明确“主体”的概念。在民法学中,主体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组织。权利能力是指具备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而行为能力则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是民事主体活动的基础。 其次,“法律关系”是民法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它指的是当事人之间,由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所形成的、具有法律维权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权利义务的产生,也是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基础。 再者,“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通过自愿行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了“自愿”,也就是当事人自由选择行为的方式,是民法关系形成的重要机制。 此外,“法律规范”则指立法者为了规范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范既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也有隐含在法律体系中的价值判断。 最后,“权利”和“义务”是民法关系的两大构成要素。权利是当事人依法拥有的利益,而义务则是当事人应当履行的责任。 它们相互依存,构成民法关系的核心内容。 总而言之,民法学名词的理解,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对法律思维方式的训练。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民法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到实践中。
展开
民法学
2025-07-22
1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