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民事诉讼法考试之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考试之名词解释 想要在民事诉讼法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名词解释绝对是重中之重。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实则关乎对整个法律体系的理解。掌握它们,就像掌握了打开这扇门的关键。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民事诉讼法”的定义。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它是一部规范公民、其他组织及其财产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 这意味着,它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几乎所有与纠纷相关的法律问题,从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到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都受到《民事诉讼法》的约束。 接下来,要深入理解一些核心名词,例如“举证责任”、“证据”、“诉讼请求”、“判决”。“举证责任”指的是谁有责任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证据”则是证明或否定权利和义务的材料;“诉讼请求”则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要求;“判决”则是法院对案件的最终裁决。 记住这些概念,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案件的构成和法院的审理过程。 此外,也需要熟悉一些关键术语,比如“诉讼时效”、“诉讼费用”、“程序”、“管辖权”。 “诉讼时效”规定了当事人提出诉讼的期限,超过期限就可能导致诉讼请求消灭;“诉讼费用”是参与诉讼的各方需要承担的费用; “程序”则是诉讼的流程和步骤; “管辖权”指的是法院对哪些案件有审理的权力。 总之,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精髓,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展开
民事诉讼法
2025-07-22
1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