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专业课!《核医学》重点笔记+知识点+期末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专业课!《核医学》重点笔记+知识点+期末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核医学,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掌握核医学的核心,首先要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基本概念,包括半衰期、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γ衰变)以及它们的特性。 记住,不同同位素的衰变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方向。 核医学的诊断方面,主要包括骨骼扫描、心血管扫描、胸部扫描等。 骨骼扫描用于检测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等;心血管扫描则能评估心肌血流情况,辅助诊断冠心病;胸部扫描则用于肺部疾病的筛查。 此外,尿素、乳酸等代谢物的定量测定,也体现了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期末复习重点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与衰变规律、各种核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衰变方程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剂量计算和防护知识。 务必牢固掌握核医学影像的图像特征分析,并能运用衰变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可能有所调整) 试题: 1. 简述β衰变和γ衰变的区别。 2. 解释“衰减系数”在核医学诊断中的作用。 3. 一患者进行骨骼扫描,测得其骨骼的吸收率是1.5×10⁻⁵ Bq/ml,计算其骨骼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 答案: 1. β衰变发射的是电子,其质量比γ衰变大;γ衰变发射的是γ射线,能量固定,不改变原子核的组成。 2. 衰减系数是反映放射性同位素衰减速度的参数,它用于计算放射性同位素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减衰程度,进而确定诊断或治疗所需的剂量。 3. (计算过程及答案需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进行,此处省略具体计算步骤) 希望这份笔记和试题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医学知识,祝你期末考试顺利!
展开
核医学
2025-07-22
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