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大北京)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大北京) 地质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变和表面的科学。而“构造地质学”呢,它则专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形和构造的形成,就像是地球的“行为学”,试图理解地壳运动背后的原因和过程。 构造地质学名词本身就有很多,但“构造”这个词本身就非常关键。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变过程,通常发生在板块之间。而板块,则是构造地质学的核心概念。 地球的壳并非一块完整的,而是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构造地质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构造地质学名词包括:板块构造、褶皱、断裂、裂谷、拗谷、前山、背斜、正断层、反断层等等。这些名词就像一个个拼图,描述了地壳变形的各种形态和机制。例如,褶皱是指地壳由于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而断裂则是地壳的裂缝,是构造运动的重要通道。 褶皱,比如背斜和正断层,是构造地质学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背斜是褶皱的一种,通常伴随着油气资源的富集;正断层则是断裂发生后地壳的破裂形态,对地质构造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裂谷和拗谷则是板块运动导致的地形变化,前者是地壳向外扩张的形态,后者则是地壳向内挤压的形态。 总而言之,构造地质学不仅仅是学习一些名词,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运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构造地质学的精髓。
展开
构造地质学
2025-07-22
1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