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十二章-人格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十二章-人格 人格,这个词听起来似乎遥远,却又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学家埃米尔·克鲁纳(Emil Krantz)定义人格为“一系列在个体身上普遍出现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感倾向的总和”。简单来说,它就是塑造我们独特个性的基石。 克鲁纳强调,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遗传、环境以及个体自身经验的影响而不断发展的。他尤其关注人格的“发展因素”,指出儿童早期经历,例如家庭关系和早期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比如,一个在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发展出自信、乐观的性格。 人格的分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普通心理学》中,克鲁纳提出了“三要素理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交因素。他认为,人格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在人格研究中,人们通常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例如,使用人格问卷来衡量个体在不同人格维度上的得分。 这种评估方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却为我们了解个体差异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要熟练掌握人格这一章节,多做一些模拟题至关重要。《普通心理学模拟题》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回顾和理解关键概念,巩固学习效果。 记住,理解人格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展开
普通心理学
2025-07-21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