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方剂学复习笔记
方剂学复习笔记 方剂学,这个古老而精深的医学体系,一直是我学习中医时最让我着迷的部分。它并非单纯的药物学,而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病因、病机以及药物活性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回想起来,它就像一座充满智慧的宝藏,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 核心在于“经络”、“脏腑”和“病机”。 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路,是人体整体的协调机制。 脏腑,则代表着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中心。 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其在疾病中的表现,是诊断的基础。 比如, “脾胃虚弱” 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但又常常伴有“湿气困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病机分析。 “病机”是方剂学最难理解也最核心的部分。 简单来说,就是疾病的本质原因。 比如“寒湿内侵”就是一种病机,它表现为寒冷、湿润,气血运行不畅,是方剂学诊断的关键依据。 再来说说方剂的组成。方剂,即方药的组合,其构成原则是“君臣佐委秘”。 “君”药是主导药物, “臣”药是辅助药物, “佐”药是增强剂, “委”药是延缓剂, “秘”药是调理剂。 不同的病机,需要用不同的方剂组合来调整,达到治疗的目的。 当然,方剂学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很多方剂的制定,都基于对祖师大夫的总结和传承, 比如“六味地黄丸”就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学习方剂学,就像在迷宫中探索,需要耐心、细致和不断积累。 它不仅仅是药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人体的深刻认识。 希望通过这篇笔记,能帮助我更好地复习和理解方剂学。
展开
方剂学
2025-07-21
1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