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通常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文学发展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段文学史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诸多思想变革和艺术探索。 早期探索与新文化运动 (1898-1920年代) 1898年,沉痛的“新语社”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以梁启超、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批判了旧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这一时期涌现出《子夜》、《药师》、《秋梅》等作品,以其辛辣的现实主义和对旧道德的批判而著称。同时,一些作家尝试采用西方文学的写作手法和题材,如《繁星》等。 新文学运动与青年作家的崛起 (19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作人、郭沫若等青年作家,积极学习西方现代文学,又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浮云》、《边城》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生的思考而广受赞誉。 五四运动后的文学发展 (1920年代末-1930年代) 五四运动爆发后,文学界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细雨》等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革命的呼唤。同时,一些作家尝试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如白话文的普及和小说创作的兴盛。 国民党统治下的文学 (1930年代-1949年) 在国民党统治下,文学创作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但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创作,如茅盾、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命运。 解放初期的文学 (1949年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作家们以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总而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和探索的历史,它既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受到了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