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5 页

第 2 页 / 共 5 页

第 3 页 / 共 5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4 页 / 共 5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5 页 / 共 5 页

教育经济学新编: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新编: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了更精确地分析教育现象,也引入并解释了许多来自主流经济学的名词。 “理性人假设”(Rational Choice Hypothesis)是教育经济学的基础,如同“理性人”这个概念一样,它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追求自身最大利益,并基于对各种因素的成本收益分析进行选择。这在教育领域意味着学生会根据学费、就业前景、个人兴趣等因素来选择专业和学校。 “外部性”(Externalities)在教育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整个教育系统的产出效果,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积极的“正外部性”,而某个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吸引力,形成“负外部性”。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同样被广泛应用。教育机构规模越大,例如大学的规模,那么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等方面,往往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也经常被提到。学生在选择专业、选择学校时,往往对自身能力、未来就业情况缺乏充分了解,而学校和教育机构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则描述了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提升。随着学习时间、经验的积累,学习者的技能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 “正收益”(Positive Externality)的概念则被用来解释某些教育投资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可以提升整体国民素质。 总而言之,理解这些经济学名词,对于深入分析教育现象、评估教育政策,乃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都至关重要。“教育经济学新编”对这些名词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更严谨、更科学的视角。
展开
教育经济学新编
2025-07-20
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