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讲义-20231122204542.doc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讲义-20231122204542.doc 教育社会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关系、权力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它绝不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的重复,而是以社会视角,审视教育的本质、功能及其影响。 就像吴康宁的讲义所强调的,教育社会学关注的是“谁、为什么、如何”教育。 核心概念之一便是“社会化”。这意味着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这种塑造过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身份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并非“中立”的。 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等差异,在教育资源、期望值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而教育社会学正是试图理解和分析这种不平等背后的社会根源。 再来看“阶级”在教育中的作用。 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教育成为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但同时也在加剧教育不平等。 优越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其社会地位。 教育社会学更关注的是教育的“意义建构”。 学生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也在不断地建构自己的学习意义。 这种意义建构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也决定了学习过程的动力和方向。 总之,教育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批判性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复杂性,认识到教育背后隐藏的社会力量,并最终推动我们对教育改革和公平教育的思考。
展开
教育社会学
2025-07-20
8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