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看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看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现代文学史》)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系统性的框架。在复习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节点和作家,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要明确新文学运动的意义。1918年,以周作人、郭沫若为代表的新文学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兴起。其核心在于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学的吸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变革。 重点关注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如《时代》等,以及其所代表的思想解放精神。 其次,要深刻理解“三区”文学运动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界根据“三区”的划分,分别出现了北平文学、广州文学和成都文学,呈现出地域特色和思想多样性。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复杂的现实,也展现了不同地域人民的精神风貌。 关注代表作家如张爱玲、巴金等。 再者,关注五四运动后文学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文学界涌现出大量关注社会现实、反映青年思想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的思潮。 最后,要把握新中国文学的开端和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注毛泽东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以巴金、老舍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 总而言之,《现代文学史》的复习应围绕新文学运动、三区文学运动、新中国文学等关键阶段进行,理解每个阶段的背景、思想和代表作家,才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16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