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答记者问——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答记者问,无疑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带来了一次重要的梳理与解读。此次答记者问的核心在于明确了这两项准则的意义,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准则第5号的发布,标志着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规范性要求有了更清晰的界定。以往,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信息披露不透明,影响了公众的监督。新的准则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确认、计量、核算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助于提高政府会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这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根本目标——提升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吻合。 准则第6号则聚焦于政府储备物资的会计处理。长期以来,政府储备物资的会计处理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比如确认时点、计价方法等存在争议。此次准则的修订,旨在规范政府储备物资的会计核算,明确了确认时点、计价方法、核算方式等关键问题。这对于政府在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准则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相关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实现这些准则的价值,推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进步,并最终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准则的意义在于,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制度建设,而是对公共领域财务管理的根本性改革,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愿景紧密相连。
展开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2025-07-20
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