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审计学原理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审计抽样 2.审计风险 3.诉讼意图 4.责任审计 5.证据 6.审计程序
审计学原理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审计抽样 2.审计风险 3.诉讼意图 4.责任审计 5.证据 6.审计程序 审计学原理的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一个组织的财务信息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其真实、可靠和公允。 那么,这些关键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逐一深入了解。 首先,审计抽样,简单来说,就是审计师不会对所有交易记录进行逐一审查,而是选择一部分进行详细检查。 这种方法既能节省时间和成本,又能有效地识别出重大错报或舞弊。 审计抽样是一种高效、精明的审计实践,是现代审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审计学原理”紧密相连。 接下来,审计风险指的是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控制缺陷、管理疏漏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是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审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诉讼意图则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法律责任以及其对财务报告的潜在影响的判断。 这种判断有助于审计师更全面地评估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措施。 责任审计是一种审计方法,强调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责任。 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充分的披露,并对可能存在的错报或舞弊行为进行追究。 这种方法体现了“审计学原理”中的责任与诚信。 证据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用于支持审计结论的材料。 证据可以是书面记录、原始凭证、银行对账单等。 充分、可靠的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基石。 最后,审计程序指的是审计师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而执行的一系列行动。 常见的审计程序包括询问、查阅文件、核实数据、执行测试等。 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是审计成功的关键。
展开
审计学原理
2025-07-1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