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审计学,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组织或个人财务状况的独立、客观评估。它并非仅仅是数理分析,更重要的是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正如“审计学原理”中所强调的,审计的核心在于提供合理的保证,让利益相关者能够相信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审计学原理”中对于审计范围的界定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审计范围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但也需要确保审计师能够全面地了解财务活动。这包括关注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决策过程,以及对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师必须保持客观,不受管理层的任何影响。 风险评估是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审计学原理”中反复强调,审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进行评估。这需要考虑因素包括财务风险的性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管理层的诚信程度。 针对不同风险,审计师需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例如测试和观察,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保证审计结论可靠性的基础。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风险,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以获取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结论。 证据的形式可以是原始文件、书面程序,或者来自第三方的信息。 记住,审计目标是获得充分合理的依据,而不是仅仅找到错误。 最后,审计报告的撰写也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审计学原理”强调,审计报告需要客观、清晰地表达审计师的意见。 意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无保留意见、带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 选择正确的意见,取决于审计师对审计证据的评估。 准备充分,理解这些基础概念,你就能更好地迎接期末复习!
展开
审计学原理
2025-07-1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