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审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审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审计学原理,看似枯燥的专业,实则关乎企业信息的真实可靠,也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基石。期末考试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因此本次复习资料将围绕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要牢固掌握审计的定义和目标。根据“审计学原理”中的定义,审计并非仅仅是检查,更是一种独立的评估活动,旨在提供对财务报表的合理保证。这包括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测试,以及对管理层的监督。 接下来,考察的关键点之一是审计程序的设计。记住,审计程序的目的是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师必须根据风险评估,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例如检查支持财务报表凭证的合理性,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及对管理层进行询问。 关于审计证据, “审计学原理” 强调了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和可信。审计师需要收集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证据,才能支持其审计意见。不同类型的证据,例如书面证据、实地证据和询问证据,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价值。 另外,关注审计意见的类型,尤其是无法表示意见和保留意见。 当审计师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或者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疑问时,必须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同样,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审计师能够获得充分的证据支持,则需要发表保留意见。 最后,务必掌握管理责任与审计师责任的区别。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负有责任,而审计师则负责对这些报表提供合理保证。 审计师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是确保审计意见的可靠性的关键。 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
展开
审计学原理
2025-07-17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