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基础心理学考研各科名词解释汇总(普心、发展、人格、社会 ...)
基础心理学考研,名词掌握是关键。考研的各科目,基础心理学名词解释往往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看似简单,却稍有不慎,就容易掉链子。这次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基础心理学名词解释的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考研中稳稳地过关。 首先,让我们从“普心”开始。作为基础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普心”指的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文化、性别、年龄等因素如何变化,人类在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的模式。理解普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人类心理的一般性,也为研究个体差异提供了基础。 接着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发展”。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并非随机发生的,而是受到遗传、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理解发展心理学,需要掌握如阶段性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关键概念。 “人格”同样是考研常考点。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和卡恩的人性化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人格形成的机制。 此外,“社会心理学”也包含着许多需要掌握的名词。 例如, 社会影响、态度、偏见、社会认知等, 都是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基础。 理解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分析社会事件和群体行为。 总而言之, 基础心理学名词解释并非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理论和概念。 在备考过程中, 建议多阅读经典著作, 结合实例分析, 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才能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展开
基础心理学
2025-07-16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