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_第1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2 页 / 共 11 页
_第2页_学霸英雄_www.xuebayingxiong.com.png)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土壤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六章:土壤
土壤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六章:土壤 土壤,作为土壤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不仅仅是地表覆盖的“表土”,它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自然地理体。 按照土壤地理学的定义,土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风化、腐植、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分布的、多成分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物质集合。 换句话说,土壤是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质循环节点。 在土壤地理学中,“土壤”的定义也强调了其地理属性。土壤的空间分布受到气候、地形、生物、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降水充足的山坡上,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往往更高,而位于干旱地区的土壤则可能呈现出贫瘠的特征。 这种差异性正是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来说,土壤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 除了矿物质颗粒,土壤还包含大量的有机质(如腐殖质)、水、空气以及各种生物(如细菌、真菌、蚯蚓等)。 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影响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土壤地理学”这个学科,正是致力于研究这些土壤的地理特征。 它利用地理学的各种方法,例如空间分析、遥感、GIS等,来揭示土壤的分布规律、形成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实际上,土壤的地理学研究,对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
土壤地理学
2025-07-14
3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