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国际公法学名词解释
国际公法学名词解释 在浩瀚的国际关系领域,国际公法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并非简单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一种建立在国家之间相互承认和尊重基础上的法律体系。简单来说,国际公法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成员之间行为规范和权利义务的学科,也是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石。 “国际公法学”这个词汇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公意”(opinio juris)的规范体系,即行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 换句话说,它关注的是行为人行为背后的“意图”。 接下来,让我们来解释一些关键名词。首先是“习惯法”(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它源于国家实践和普遍的信念, 构成了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规则。 比如,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就是一种典型的习惯法规则。 其次是“普遍共识”(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指的是在各种国家法律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基本原则, 也是补充习惯法和条约法的重要来源。例如,公平原则、善意原则等, 都是常见的普遍共识。 再者,“条约法”(Treaty Law)是国际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国家之间的协议,一旦经双方正式同意并签署, 就会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法规则。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普遍性”(Universality),即国际公法规则的适用范围, 通常适用于所有国家, 即使这些国家没有签署相关的条约。 总而言之, 国际公法学名词解释, 涉及习惯法、普遍共识、条约法和普遍性等概念。 理解这些名词, 是理解国际公法学整体框架的关键。
展开
国际公法学
2025-07-13
5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