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7 页

第 2 页 / 共 7 页

第 3 页 / 共 7 页

第 4 页 / 共 7 页

第 5 页 / 共 7 页

第 6 页 / 共 7 页

第 7 页 / 共 7 页

国际公法学名词解释 期末备考
国际公法学名词解释 期末备考 国际公法学,简单来说,就是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约束国家行为的法律规则。它不像国内法律那样由国家主导,而是建立在所有国家共同遵守的基础上。 要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明确这个学科的核心概念。 “国际公法”本身,指的是一套普遍承认并被国家接受的规则体系。 关键在于“普遍承认”,这意味着规则的有效性并非基于某个国家的强制力,而是基于国家的自觉遵循。 就像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虽然没有警察强制,但为了安全和秩序,大家都会遵守。 “公法”则强调了规则的普遍性和约束力。 国际公法不是简单的协议,更像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框架。 比如,海洋公法就规定了国家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这既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也平衡了各国利益。 常见的国际公法学名词还有诸如“习惯法”、“普遍强制性规则”、“国家责任”、“强制性规则”等。 理解这些概念,你需要明白,国际公法学更注重原则性、普遍性和约束力,而非具体的法律条文。 比如,国际法上存在着“强制性规则”,但其产生和应用都受到国际习惯和普遍认可的原则限制。 记住,国际公法学不仅仅是条文的堆砌,更是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祝你期末考试顺利!
展开
国际公法学
2025-07-13
4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