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9 页

第 2 页 / 共 9 页

第 3 页 / 共 9 页

第 4 页 / 共 9 页

第 5 页 / 共 9 页

第 6 页 / 共 9 页

第 7 页 / 共 9 页

第 8 页 / 共 9 页

第 9 页 / 共 9 页

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在琳琅满目的园艺植物育种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一系列专业名词的运用至关重要。这些名词不仅是学术工具,更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本文将对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学科。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育种”本身。在园艺植物育种学中,“育种”指的是通过人工选择、杂交等方法,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从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复杂的遗传学知识。 随后,“杂交”就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说,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品种的植物进行繁殖,以获得具有部分或全部父母品种性状的新一代植物。这种方法在园艺植物育种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将耐寒的品种与抗病品种进行杂交,以培育出适应性更强、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 “选择”则是育种的核心环节。园艺育种者会根据某种特定的性状,比如株高、花色、抗病性等,对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进行选择,留下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育种材料。 “亲本”的概念同样重要。“亲本”指的是在育种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种型,也就是直接影响后代性状的植物。选择优质的亲本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此外,“世代间隔”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经过几个世代的育种,才能使优良性状稳定遗传,并最终形成新的品种。 “遗传”和“基因”在园艺植物育种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了解植物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在性状表达中的作用,是育种者掌握成功的关键。 总而言之,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体系庞大而复杂,但理解这些关键概念,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园艺植物育种的实践。
展开
园艺植物育种学
2025-07-13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