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说说我是如何做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的
说说我是如何做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背诵一个个作家和作品的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以及作品的内在价值。我的笔记方法主要围绕着“理解-提炼-关联”三个步骤展开。 首先,我倾向于理解每个重要时期的背景。比如,新文学时期的“百日谈”和“新主旋律”并非孤立的现象,它们都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北洋政府的腐朽统治密切相关。我会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快速浏览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建立初步的时代坐标。 然后,我会提炼每个时期文学的核心特征。比如,现代主义的特征是实验性、颓废感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武侠文学的特征是英雄主义、侠义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我会在笔记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时期文学的典型风格和主题。 最后,我注重关联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我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着交叉、碰撞和影响。比如,茅盾的《子夜》对民国时期小说的影响,以及鲁迅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奠基作用,都需要在笔记中加以标注。我还会尝试建立时间轴,将重要作品、作家和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此外,我不会依赖于课本上的全部内容。我会积极阅读相关的评论、研究和传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笔记体系。 这种以理解为核心,并不断完善和调整的笔记方法,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思考。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3
2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