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合同法的名词解释(4篇)
合同法的名词解释(4篇) 篇一:合同 “合同”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但其实它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根据《合同法》的定义,合同是指当事人就一方提出的请求,经过协商并自愿一致意见,形成的意思表示,从而产生法律关系的一种协议。简单来说,就是两方或多方达成一致,并承诺执行的协议。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要约、承诺、一致意见三个要素。要约,相当于一方的提议;承诺,是对方接受提议的声明;而一致意见,则是双方对协议内容的最终确认。 关键在于“自愿一致意见”,这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意味着当事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缔约对象和约定内容,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就可以进行合同谈判和缔结。 篇二:标的 在合同中,“标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合同法》规定,标的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所要实现的目的。它直接关系到合同的履行和风险承担。 比如,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的标的是房屋;一份工程合同的标的是工程本身。 明确标的,有助于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也为合同的执行提供依据。 可以说,标的是合同的“核心”,是合同关系的基础。没有明确的标的,合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篇三:违约 任何协议,都存在不被履行或被不当履行的情况。在《合同法》中,这种情形被称为“违约”。 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例如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者以不当方式拒绝履行合同义务。 违约责任,旨在保护合同履行者的利益,促进合同的履行。 法律规定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额度, 旨在激励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合同关系的安全。 篇四:举证 合同纠纷的解决,离不开“举证”。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这意味着,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为了证明合同的订立,当事人需要提供合同文本、订约时的谈话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为了证明违约行为,则需要提供违约行为的证据等。 有效的举证,能够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法院或仲裁机构更准确地判断案件的性质和结果。
展开
合同法
2025-07-13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