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第 2 页 / 共 11 页

第 3 页 / 共 11 页

第 4 页 / 共 11 页

第 5 页 / 共 11 页

第 6 页 / 共 11 页

第 7 页 / 共 11 页

第 8 页 / 共 11 页

第 9 页 / 共 11 页

第 10 页 / 共 11 页

第 11 页 / 共 11 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黏膜病学》知识点提要:梅毒_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黏膜病学》知识点提要:梅毒 梅毒,又称性病,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引起的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STI),在口腔黏膜病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口腔执业医师,必须对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有清晰的认识,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表现 梅毒的临床表现根据感染的阶段和严重程度而变化。早期梅毒,也称为初次梅毒或基本型梅毒,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豌豆大小的丘疹,通常位于牙龈、舌根、口腔黏膜等部位,并逐渐演变成溃疡,溃疡边缘清晰,基底深,周围可见红晕。晚期梅毒则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出现溃烂,甚至影响口腔功能。 诊断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为了排除其他疾病,也需要进行辅助检查。目前,主要有血清梅毒反应(RPR、TPPA)和梅毒螺旋体PCR检测等。RPR检测可以反映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反应,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局限性。PCR检测则可以直接检测口腔黏膜中的梅毒螺旋体,精度更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 治疗 梅毒的治疗主要使用青霉素,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通常采用青霉素G或青霉素V,疗程一般为10-14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并定期复查血清梅毒反应,以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性教育,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重要提示:在实际操作中,务必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遵循临床指南进行治疗,切勿盲目用药。
展开
口腔黏膜病学
2025-07-13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