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页 / 共 13 页

第 2 页 / 共 13 页

第 3 页 / 共 13 页

第 4 页 / 共 13 页

第 5 页 / 共 13 页

第 6 页 / 共 13 页

第 7 页 / 共 13 页

第 8 页 / 共 13 页

第 9 页 / 共 13 页

第 10 页 / 共 13 页

第 11 页 / 共 13 页

第 12 页 / 共 13 页

第 13 页 / 共 13 页

口腔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口腔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在口腔健康领域,术语繁杂,理解它们对于有效管理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口腔预防医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仔细剖析的概念。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刷牙,而是建立在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之上,旨在通过多种手段,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核心概念之一是“氟”。 氟化物,无论是通过含氟水、牙膏还是专业应用,都能有效抑制龋齿的发生。 它的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降低牙齿对酸的敏感性。 掌握氟的用法用量,是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口腔卫生指数”(Oral Health Index, OHI)。 这是一个综合评估口腔健康状况的指标,通常包括牙菌斑指数(BSI)和牙石灰指数(SGI)的数值。 评估者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口腔的清洁程度,给出 OHI 的评分,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牙菌斑”(Dental Plaque)也是一个必须掌握的词汇。 牙菌斑是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主要发生源。 它是一种由细菌、食物残渣和脱落的粘液组成的复杂生物膜,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牙石灰”(Dental Calculus,俗称牙垢)则是牙菌斑在长期积累形成的硬质沉积物。 牙石灰的形成会影响牙齿的清洁,也可能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与牙菌斑的蓄积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积极进行牙周病预防,包括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等,可以有效降低患牙周炎的风险。 总而言之,口腔预防医学涵盖了多个关键术语,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是我们建立健康口腔的基础。 持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
展开
口腔预防医学
2025-07-13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温馨提示:登录学霸英雄官网后可获取更多大学生必备科目和考证等复习备考资料!